核心观点
木地板:产品标准化程度高,价格主要由材质与甲醛含量决定
目前市面上主流的木地板产品可分为强化复合地板、实木复合地板、纯实木地板。纯实木地板是由整块硬木加工而成,其质感最接近天然木材;复合地板的木材利用率远高于纯实木地板,价格要普遍低于纯实木地板。地板产品的规格标准化程度较高,其价格主要由材质与甲醛含量决定。对于复合地板而言,胶粘剂甲醛含量是价格的主要决定因素,一般而言不含醛的胶价格要远高于含醛胶;对于实木地板而言,木材种类是决定价格的关键因素,硬木地板的价格普遍高于软木地板。
木地板铺装:方法和工艺选取很重要
木地板是“三分地板七分装”,即安装的好坏决定了地板质量的70%。地板使用中遇到的问题,很大一部分是由地板铺装不到位引发的,因此地板的铺装对完工效果有着较大的影响。目前常见的铺设方法共有3种:直接铺贴法、悬浮铺装法、龙骨铺装法。是否安装地暖、地板材质不同都会影响铺设方法的选取。目前较为常见的铺装工艺主要有工字铺、369铺与人字铺。铺装效果越个性美观,铺装工艺往往越繁琐,材料利用率与人工费用也较高。
产业发展概况:整体发展趋于稳定,国内需求是主要驱动因素
木地板是人们进行地面装饰的主要材料之一,其产业规模变化与地产周期紧密相关。2015年中国木地板市场规模约为724亿元,其中强化复合木地板仍为主流产品,实木地板由于原材料日益稀缺而比例逐渐缩小。我国是木地板生产与消费大国,生产量及消费量均居世界前列,这一庞大的产业规模来自“出口+内销”双重需求的支撑。当前,国外需求下降制约地板出口产业发展。
竞争格局:行业集中度较高,马太效应较为突出
我国木地板行业发展较成熟,行业集中度水平相比整体家具行业较高。我们认为这主要是由于以下两点:1)行业增速趋于稳定,新进竞争者弯道超车难度较高;2)消费者对产品鉴别能力较差,对品牌背书依赖程度较高,品牌护城河效果更强。同时,我们发现木地板行业中,品牌企业的盈利能力要明显好于行业平均水平,这也是木地板行业“马太效应”较为明显的证据之一。不过,从目前中小企业的盈利水平与企业数量来看,行业集中度仍有提高空间,未来内部整合仍是龙头企业提升份额的重要途径。
展望未来:地板工装化——行业下一个爆发点
深耕国内木地板市场对于想要做大做强的地板企业而言的意义十分重大,但由于行业整体增速趋于平稳,企业必须找到成长性较高的细分领域精耕细作,才更有可能在国内市场的竞争中实现规模与盈利能力的快速增长。我们认为地板家装市场格局较为固定,品牌壁垒较强;同时门店扩张有一定天花板,新进竞争者很难实现份额的快速扩张。而地板工装市场规模在内装工业化的良好发展趋势下有望迎来快速增长。我们认为,由于地产开发商更有动力寻求与品牌供应商的合作以促进楼盘销售,品牌地板企业将能够享受更多地板工装规模迅速增长的红利,有望做大做强企业规模。
风险提示:住宅工业化政策推进低于预期。
报告全文
木地板:产品标准化程度高,铺装工艺很重要
产品分类:强化复合、实木复合与硬木地板
按照材质与结构不同,目前市面上主流的木地板产品可分为:强化复合地板、实木复合地板、纯实木地板以及近年在欧美国家较为流行的木塑地板。
上述四种产品中,纯实木地板/硬木地板是由“整块硬木”加工而成,其质感最接近天然木材。但正因此,其防潮/防变形性能较差,同时由于整块硬木较难得、木材利用率较低的缘故,价格也最贵(关于整块木材与人造板价格的比较,参见我们前期的《人造板》产业报告)。
与纯实木地板不同,另外3种地板是由改变形态的木质材料二次加工/复合而成的,一般被统称为复合地板。复合地板的木材利用率远高于纯实木地板,价格要普遍低于纯实木地板。
实木复合地板又分为三层实木复合地板与多层实木复合地板,但“多层”并不好于“三层”。三层实木复合与多层实木复合地板的表面层均为实木单板,但不同的是三层实木复合地板的基材为整块实木板,而多层实木复合地板的基材则为多层单板粘合而成的胶合板,从环保性、价格上普遍要低于实木板。
纯实木地板与复合地板价格之间的巨大差异源自于木材利用率之间的差异。纯实木地板的原材料主要为整块硬木,随着木材资源愈加稀缺,价格也水涨船高;而复合地板的原材料则为(参见表格1)人造板、薄木片或实木拼接板等多种木质材料组合而成,木材利用率更高,因此原材料成本更低。从下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实木地板坯料与强化地板坯料(主要为硬质纤维板)之间的价格存在明显的差异:
地板铺装:“三分产品七分装”
与其他家具产品不同,木地板产品的标准化水平较高,颜色花纹也主要以木色为主。地板行业中一直有种说法,木地板是“三分地板七分装”,即安装的好坏决定了地板质量的70%。地板使用中遇到的问题,很大一部分是由地板铺装不到位引发的,因此地板的铺装对完工效果有着较大的影响。
铺装方法:适用场景产品各有不同
目前常见的铺设方法共有3种:直接铺贴法、悬浮铺装法、龙骨铺装法。由于三种铺设方式步骤各有不同,其适用的地板产品也有所不同:
如果选择地热供暖,最好选择悬浮式铺贴法或直接铺贴法。传统的龙骨铺装法,即先将龙骨固定在地面上,再用地板钉将地板固定在龙骨上,会在供热层和龙骨之间留有空隙。空气的导热性能较差,这样会浪费热量。
在选购实木地板时应注意检测木材的含水率。含水率高的地板,安装后变形开裂的概率较大。在我国北方地区地板产品的含水率应在12%以下为宜,南方地区地板含水率也应控制在14%以内。
由于实木地板易受潮变形,使用龙骨铺装法有利于地板透气;但如果铺设龙骨的预留缝隙不足,地板易被挤裂,因此悬浮铺装法也时常被用于实木地板的安装。但是,在北方空气湿度波动较大的条件下,地板需要反复维修,而悬浮铺装法的地板在使用的过程中易产生响声,因此在北方采用悬浮铺装地板应当慎重。不过,冬天如果用加湿器调整使用环境的湿度在40%以上(最佳状态在50~55%),也不会出现较大问题。
复合地板产品的性能较为稳定,一般采取悬浮法安装即可。这样安装的脚感往往不如龙骨法安装的地板平整,但好处是安装步骤简便,节省人工费用。
铺装工艺:美观性与使用效率之间做权衡
在实际铺装时,选择的地板铺装工艺对完工效果的美观性有很大影响。目前较为常见的铺装工艺主要有五种:
人字铺、斜铺与田字铺的设计感更强,但损耗率(所用地板面积/房间面积-1)更高,所用工时也更长,这是由铺装工艺本身的复杂程度决定的。另外,用于人字铺的地板必须有两种卡槽相反的不同规格,否则无法实现人字铺效果。
工字铺与369铺法从完工效果来看区别不大,因此在选择时主要的考量因素就是损耗率了。我们将与铺装方向平行的房间一边长度称为“房间长度”,假设:
(1)房间长度÷1/2地板长度=A;(2)房间长度÷1/3地板长度=B
比较A、B,如果A更接近整数,则居室更适合采用1/2铺装法,反之,则适合369铺装法。
需要注意的是,人字拼由于对地板尺寸和规格有特殊要求,且铺装工艺较为复杂,其损耗率与安装费用都要高于同等材质的其他地板产品。
地板安装:服务由商家提供,辅料按产品种类不同提供方式也不同
绝大多数地板公司在销售地板产品的同时也提供安装服务。这种安装服务小部分由商家自建的安装队伍提供,大多数则是外包给外部装修公司完成,但最终服务质量仍由地板公司负责。
一般而言,实木地板的安装较为复杂,安装费在35-40元每平;而实木复合与强化地板的安装费约在15-20元/平方米。此外还需要另外购买辅料,包括:龙骨、过桥(房间交界处零件)、钉子、地板胶、踢脚线、防潮垫等。如需后续对地板进行养护,还可另行购买防虫剂与地板精油等养护产品,
此外在安装过程中,需要使用的辅料如低价位、低密度的踢脚板由多层胶合板制成,很有可能存在甲醛超标的问题。铝箔纸与地垫黏合时使用的胶如果不合格,也会散发出甲酚、二甲酚等有害物质。这点在购买时同样要注意。
影响价格的因素:材料与甲醛含量是关键
综合行业平均价格与原材料价格来看,地板产品价格普遍呈现“纯实木地板>三层实木复合地板>多层实木复合地板>强化复合地板”的排序;但终端价格的情况却往往不同。在实际购买中我们会发现,一些标注“纯实木地板”的产品价格竟会远低于实木复合地板的价格;此外,不仅实木复合与强化复合地板之间的价格天差地远,实木复合地板之间的价格也常有悬殊。
我们整理了部分知名地板品牌各产品在淘宝旗舰店的售价范围,也印证了这一现象:
究竟是什么样的原因导致了个别产品与品类平均价格水平的偏离呢?这主要是由地板产品的材料和甲醛含量两大因素决定的。
甲醛含量:主要由施胶种类决定
对于复合地板而言,甲醛含量是价格的主要决定因素。强化地板与实木复合地板的原材料均为人造板,在制造过程中需要用到大量胶粘剂。由于大部分胶粘剂中均含有游离甲醛成分,这成为了地板甲醛含量的主要来源。如果胶粘剂中的甲醛含量超标,将对地板质量造成较大的影响。
我们在《人造板产业研究》中重点介绍了人造板使用的胶粘剂种类及价格情况。目前,MDI胶是不含游离甲醛成分的,但价格也远远高于其他种类的胶粘剂,可想而知用其制造的地板产品价格也远高于普通地板。
此外,目前较为流行的胶粘剂还有很多实木复合地板所用的大豆蛋白胶。这种胶粘剂中不含甲醛,较为安全,其产品售价相比普通产品要高出30%。
我国对于木地板产品的甲醛含量要求较为严格,规定E1级及以上的木地板产品才是合格产品。不过,由于甲醛气体无色无味,消费者很难快速对甲醛含量做出鉴别,因此在选购时,最好还是应该选择知名品牌商家,以保证产品质量。(关于甲醛含量标准的介绍,参见我们的《人造板产业研究》报告)
材料:实木地板木材有讲究
对于实木地板而言,由于制作过程中基本不额外加入胶粘剂,因此其价格主要由木材种类决定。
实木地板又称硬木地板,但实际上可大致分为硬木地板和软木地板。其中的硬木地板有质地坚硬,纹理细腻,耐磨性好,富有弹性,干燥,洁净,美观等特点,使用的木材有水曲柳、桦木、核桃木、槐木、海棠木以及榉木等,高档一些的木地板使用的木材有樱桃木、龙眼木、香樟等;而软木地板主要是松木、杉木、穴油杉、铁杉等、雪、柏木制成,温暖、有弹性。但耐磨性较差。
我们整理了纯实木地板主要木材种类及其特点:
总体而言,硬木材料的价格要高于软木材料(参见我们的《实木家具产业报告》),对应的硬木地板产品也比软木地板产品价格更高。在消费能力允许的情况下,硬木地板的寿命、性能均优于软木地板,是更好的购买选择。
木地板产业:整体发展趋于稳定,家装需求向工装转移是未来趋势
木地板产业链:林业企业-人造板企业-地板企业-下游需求
木地板产业链可被分为上、中、下游三部分。上游是林业企业、人造板企业与装饰贴面企业:林木企业或是直接向木地板企业提供实木板以生产实木/实木复合地板,或是为人造板企业提供木材原料,再由人造板企业提供人造板给木地板企业以生产复合地板;装饰贴面企业则生产强化地板所需的贴面纸。中游是木地板企业,主要向上游企业采购原材料后加工成地板产品,再以OEM/OBM的经营模式销售给下游。OEM模式下,企业只负责产品的制造,其下游主要是委托加工的品牌商;OBM模式下,企业除了负责产品制造外,还要负责品牌运营、渠道建设以及产品销售,面向的下游除了地产商、家装公司以外还有C端消费者。
行业概况:与地产周期紧密相关,行业规模增速趋于平缓
木地板是人们进行地面装饰的主要材料之一,其产业规模变化与地产周期紧密相关。由于木地板产品的地面装饰用途,其产业规模的变动与房地产销售面积高度相关,这意味着木地板行业规模受地产周期的影响相比家具行业可能更高。我们对比了2007-2014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与全行业地板产量的变化情况,发现两者的变化趋势高度一致,也证明了这一点。
2015年6月起,地产需求逐渐回暖;受地产销售情况向好影响,2016年上半年家居购买需求,带动同期家居企业收入迅速增长。我们观察到2016年上半年商品房累积销售面积的同比增速非但没有减缓,反而持续上升;按6-9个月的家居需求滞后期推算,我们认为未来2年内家居行业将持续受益于地产周期回暖,而木地板行业的景气度也有望持续提升。
我们认为木地板的普及程度仍在不断提升。木地板的住宅性需求由新房与二手房两部分组成而全国二手房成交面积并无权威数据来源;但仅从木地板总产量与新房销售面积之比这一数据来看,这一占比近年来的上升速度虽在减缓,但整体仍有上升趋势,体现出木地板的普及程度仍在不断提升的现状。
根据Euromonitor的数据,2015年中国木地板市场规模约为724亿元;平滑地产周期对木地板需求带来的阶段性影响后,Euromonitor预计未来5年该市场规模将以7%的年复合增速增长。
2014年,我国木地板产品总产量约为5.7亿平方;近年来增速趋于平缓,规模受地产周期影响较大(见上图)。总体来看,复合地板(包括实木复合与强化复合)仍为主流木地板产品,产量2014年约为4.9亿平方,占总产量85.9%,其余为纯实木地板。
强化复合木地板仍为主流,实木地板原材料日益稀缺。从我国近年来规模以上地板企业的各类产品销量情况来看,强化复合木地板仍为主流,2014年销量占比为61%。随着我国木材原料的稀缺度不断提升,我国地板企业销售的纯实木地板销量占比呈现逐渐缩小的趋势。
我国是木地板生产与消费大国。2010-2014年,我国规模以上地板企业的地板销量一直保持在3亿平方米以上,全行业木地板产量2012年即达到5亿平方米以上,生产量及消费量均居世界前列。
庞大的产业规模来自“出口+内销”双重需求的支撑。2014年,我国仅规模以上地板制造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之和就达到800亿元,实际收入规模远大于此;同期我国木地板的消费市场规模为676亿元,其间的差异就来自于我国地板企业为外国品牌代工生产的收入。
国外需求下降制约地板出口产业发展。2001年我国加入WTO组织以来,显著的成本优势与较为完善的加工体系使得世界木地板产能向中国快速转移,促进了我国木地板出口产业的快速发展,木地板出口金额以20%-40%的速度快速增加。但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后国外需求逐渐下降,木地板出口规模有所缩减。
我国上市公司中,以木地板出口业务为主的上市公司仅有科冕木业一家,其地板出口业务约占总收入的80%。2006-2013年,受行业需求下降影响,公司收入规模在3亿元上下浮动,净利润则持续下降,2014年经过重大资产置换后改名为“天神娱乐”。
“消费升级”助力地板内销收入规模稳步扩张。与此同时,居民消费性支出不断提升,实木复合、实木地板等价格更高、质感更好的产品受到更多消费者的青睐,带动我国木地板市场需求规模不断提升。2010-2014年,我国实木复合地板的销量占比已从24.7%提升至27.6%,未来这一比例有望随着居民消费能力的增强而持续上升。
竞争格局:竞争完全发展成熟,行业集中度较高
我国木地板行业发展成熟,行业集中度较高。截止2015年10月,我国规模以上地板企业有437家,过去几年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相比同为地产产业链一环的家具行业,木地板行业的集中度更高:2014年我国规模以上家具企业总收入约7200亿元,全国规模以上家具企业大约5000家;同期规模以上木地板企业总收入约800亿元,全国规模以上木地板企业大约400家;规模以上地板企业平均收入远高于家具企业,侧面反映出木地板行业集中度较高的现状。
我们认为木地板行业集中度高于家具行业主要是由于以下两点:
1. 行业增速趋于稳定,新进竞争者弯道超车难度较高。
随着地产行业逐渐告别商品房数量爆发式增长的时期,我国木地板产业规模的增速已趋于稳定,其增量空间制约了参与者数量的快速增长。此外,木地板产品的标准化程度较高,无论是产品制造还是销售安装模式均已发展较成熟,行业模式被颠覆式改造的可能性较小,这导致新进竞争者“弯道超车”的难度较高,促进了行业集中度的提升。
2. 消费者对产品鉴别能力较差,对品牌背书依赖程度较高。
我们在前文介绍过,木地板质量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就是甲醛含量,这也是消费者关心的最主要问题。但甲醛气体无色无味,甲醛含量的测量步骤较为复杂,消费者难以鉴别;在此情况下,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品牌知名度较高的木地板产品,以防止出现质量问题。这种消费倾向进一步提升了品牌企业的市场份额,造成了行业集中度的提升。
相比木地板产品,家具产品极富多样性。消费者在选购家具时除了甲醛含量外,对家具的美观性与实用性也十分看重,这意味着消费者在选购时不一定会对品牌过度依赖,而更倾向于依照自身的需求进行消费。同时,家具的生产门槛也更低,仅凭手工也可打造,这导致竞争者繁多,也是家具行业集中度更低的原因所在。
目前我国木地板行业上市公司共有10家,其中A股上市公司7家(不考虑科冕木业),港股上市公司1家,新三板上市公司2家。其中,大亚科技旗下的圣象地板是这些公司中销售收入规模最大的一家,约为第二名大自然家居的2倍。2015年,10家上市公司的木地板销售收入之和为85.3亿元,占到我国规模以上地板企业总收入的10%;根据Frost&Sullivan咨询公司2010年的分析报告,20101中国知名地板品牌企业共占到40%以上的市场份额。总而言之,木地板行业集中度相比家具行业水平较高;但总体而言企业数量仍不算少,集中度提升空间较大。
企业经营情况:品牌企业盈利能力明显好于行业平均
我们发现木地板行业中,品牌企业的盈利能力要明显好于行业平均水平。2013-2014年,木地板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的整体毛利率为15-16%,整体销售利润率约为5.5%。与此同时,我们研究了6家地板行业上市公司2014年的财务数据,发现这6家公司的地板业务毛利率普遍在25%-35%,而经营状况正常的公司销售利润率水平普遍在10%-20%之间,均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强化复合地板售价较低,毛利率水平却普遍高于其他产品。从产品售价上看,实木地板价格远高于复合地板,而复合地板中又以实木复合地板的价格要更高;但从产品毛利率上看却并非如此。我们观察了2012年扬子地板、德尔未来及科冕木业的不同地板产品的盈利情况,发现强化复合地板的毛利率最高20平方需要多少块木地板,普遍在30%以上;而实木复合与纯实木地板的毛利率水平则在12%-20%之间。也就是说,在强化地板市场中占据领先地位的企业,其盈利能力可能要好于在实木复合/实木地板市场中表现同样优异的企业。
展望未来:工装化趋势——下一个行业爆发点
从上一部分对木地板行业概况的探讨中,我们发现木地板行业存在以下两点趋势:(1)行业发展趋于成熟,未来增长趋势更偏向稳定而非爆发式;(2)受到国外需求下降拖累,地板出口业务规模扩张受限,行业规模的增长主要依靠国内市场需求的拉动。
由此可见,深耕国内木地板市场对于想要做大做强的地板企业而言的意义十分重大,但由于行业整体增速趋于平稳,企业必须找到成长性较高的细分领域精耕细作,才更有可能在国内市场的竞争中实现规模与盈利能力的快速增长。那么,地板企业究竟该选择怎样的细分领域呢?我们将国内地板市场分为ToC的地板家装与ToB的地板工装进行分别讨论。
地板家装:品牌壁垒较强,门店扩张有一定天花板
一般而言,消费者主要通过两种渠道购买木地板:家装公司推荐/代为购买,以及自行到品牌门店采购。随着信息渠道日趋透明,消费者变得更有“主见”而非轻信家装公司的推荐,门店渠道的重要性变得更为显著,因此我们主要讨论企业在门店渠道实现快速增长的可能性。
品牌企业vs新竞争者:品牌壁垒作用较强,新进竞争者难以轻易逾越
我们在讨论木地板行业竞争格局的时候就提到,木地板行业竞争较为充分,行业发展较成熟,行业集中度水平已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同时,消费者对于产品质量的判断能力低下也使得品牌壁垒在这一行业中变得尤为显著。因此,除非对地板的销售模式或产品进行颠覆式创新,否则我们认为木地板行业的新进竞争者在短时间内弯道超车,大举侵占品牌企业领地的概率较低,通过这种途径实现收入规模的快速扩张难度较高。
品牌企业vs品牌企业:门店数量扩张有天花板
近年来随着电商的快速发展,消费者逐渐开始通过网络渠道购买木地板;但由于网购难以对产品的质感、颜色进行充分展示,线下门店渠道仍然是木地板企业最主要的销售来源。由于单店销售额提升主要来自于品牌份额提升与下游需求的扩张,而这两部分在较稳定的行业情况与竞争格局之下很难高速增长20平方需要多少块木地板,我们主要考虑门店数量扩张带来的影响。
目前,木地板的线下门店主要开设在红星美凯龙、百安居等建材商城,或是商铺聚集的家居建材市场附近;考虑到吸引客流的效率,地板门店单独开设的可能性很小。
我们在下表中对全国门店数量的扩张天花板进行了粗略估算:
由此可见,我国地板行业门店渠道的容量尽管较大,但天花板仍然存在。目前,知名地板品牌企业如圣象、大自然等公司,其门店数量均已超过2000家,后续扩张空间有限。因此,我们认为未来品牌地板企业很难通过渠道扩张实现收入的快速增长,而通过品类整合以及行业内部整合的方式提升市场份额可能更加有效。
地板工装:内装工业化推动市场规模增长
住宅工业化即是用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建造住宅,包括建筑工业化与内装工业化。其中,内装工业化是指住宅内部建筑装饰的工业化生产,它是指通过采用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对住宅内部设施(如地板、墙面、水电管线)进行标准化、部品化的建造,不仅能大幅缩短住宅的建造时间,住宅质量水平也将更为稳定可靠,同时节省物料。
实行内装工业化后,新增住宅的全装修比例将大幅提升,“携家具入住”将成为住宅的常态。过去由消费者自行购买相关材料再交由装修公司进行装修的模式,将逐渐转换为房地产公司自建或整体打包给建材提供方进行批量施工的新模式,也即地板、吊顶这类产品从ToC端向ToB端销售模式的迁移。
政策端:政府一直鼓励住宅工业化的发展
国家与地方各级政府对于住宅产业化、住宅精装修市场的发展一直持鼓励态度,并颁布了一系列政策以支持住宅产业化、工业化趋势的发展。
需求端:全装修住宅是消费趋势
我国房地产行业发展起步较晚,目前大部分新建住宅仍为毛坯房,需要户主在购房后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装修;由于大部分户主均无相关经验,在装修过程中时常会遇到大量问题,导致最终成品质量参差不齐,严重影响居住体验。同时,随着人力费用的不断上升,装修费用也将不断提升。
目前我国每年房地产交易面积中,二手房与新房成交面积约各占一半,预计这一比例仍将维持;我们预计2016-2020年新增住宅中全装修住宅的比例分别为10%、15%、20%、25%、30%,则未来5年全国地板工装需求有望实现年复合增速30%以上的市场规模增长,远超行业整体5-10%的增速水平。
由此可见,地板企业若能顺应行业发展趋势,积极与地产公司/建筑公司进行业务合作,将大大受益于地板工装比例提升带来的对应市场规模的快速提升,实现收入与利润的快速增长。
那么,什么样的企业能在地板工装领域脱颖而出,抢得先机?我们认为核心在于品牌为先,即地产开发商更愿意与品牌供应商进行“捆绑销售”。对于房地产开发商来说,推进住宅工业化、内装工业化不仅顺应住宅开发的未来发展趋势,同时更能作为销售卖点促进商品房的销售。在这种情况下,地产开发商更加有动力去寻求与品牌知名度更高的装饰材料提供商之间的合作,以进一步增加所售楼盘的附加价值。因此,地板企业要想积极建立与地产商之间的类似合作,拥有一个蕴含价值极大的品牌将成为核心竞争力之一。而具备品牌实力的地板企业更能顺应地板工装化的大潮,实现超越行业的规模扩张。
风险提示:住宅工业化政策推进低于预期。
研究员简介
欢迎关注华泰证券研究所官方微信平台!
以上内容由用户投稿,彬迪地板进行整理发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