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专注木地板定制厂商

13544174867

彬利木地板|【老郑看漳州】见龙在田——元宵永定黄龙村客家土楼行
时间:2022-12-18 14:04:40 来源:网络整理

《老郑看漳州》由郑德鸿原创,授权“漳州头条”发表,每周一刊出,点击文章标题下蓝色字关注“漳州头条”,你才能准时接收到老郑辛苦打造出来的漳州历史文化大餐呵!

彬利莱服饰_彬利木地板_郑利彬 楹联

引子

【见龙在田】出自周易·乾卦·九二: 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译:龙出现在田间,有利于大德之人出来治事。

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乾卦的第二爻(九二),一个胸怀大志的人,已经崭露头角,但要能成事、成大事,还要向有权有识的人物学习,才会有利于自身的发展

从坤变乾,阳长到二爻,卦变为临,九二在临卦互震里,震为龙,龙出现在地表之上,故为“见龙在田”。千里马遇见伯乐才会身价百倍,潜藏的“龙”,先要向具有龙德的人学习真本事。

(一)走进黄龙村

2011年2月16日,农历正月十四,我与翁彬春一起来到福建省永定县大溪乡黄龙村。同行的还有彬春的三个侄儿,其中的凌远今年22岁,刚从部队复员回来,是第一次回家乡祭祖。另二个阿仁与海良,常年在漳州市打工,一年也就回家数次。

土楼、村道、汽车,一副现代与古老对接的写实图。

彬利莱服饰_彬利木地板_郑利彬 楹联

左为已成危楼回升楼,右为精美的半月楼。

彬利莱服饰_郑利彬 楹联_彬利木地板

之所以我也同往,是因15日彬春来我家,说是正月十五黄龙村闹元宵,非常的热闹。他父亲早年来漳州彬利木地板,他也是在漳州出生,但出于对家乡的热爱,经常为村里的公益事出钱出力,受到村民的尊重,被推选为村里的翁氏理事会(宗亲会)副理事长。这次回去,他带去与另二位在漳州的宗亲共同出资制作的黄龙村全景图,准备每户赠送一张;另带了十件风衣,以做十五元宵村里举行抽奖的奖品。

这座中等规模的土楼,因建成后一直没人居住,所以窗还没开,一个窗户也没有。现在成了关牛养猪的场所。

对于土楼,我以前去过多次,但那是四十年前到南靖县时。当时的农村普遍处于贫困状态,山区更是难以生活,土楼人家的日子并不好过。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山区的变化也与城市一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山民们走出大山,遍布城市各行各业,收入也增加。特别是2008年7月6日,中国“福建土楼”在加拿大魁北克城举行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正式列入联合国《世界遗产名录》,土楼身价倍增,来参观的人无数,也带动了相关的旅游业,为山区注入强大的资金,那些有门票收入的村民,日子过得红火。

土楼桃花,相映成趣。

彬利木地板_郑利彬 楹联_彬利莱服饰

另外,彬春带来的U盘里,有一组他拍的黄龙村村貌照片,插入电脑打开一看,那无比美丽的山村尽在眼前,十几座大土楼有圆有方,间插许多小土楼,散布在山坡上,令人赏心悦目。于是,我欣然表示同往,一瞩芳颜。

白云深处有人家。

彬利莱服饰_彬利木地板_郑利彬 楹联

2月16日下午,天气阴沉,时不时有蒙蒙细雨。我们从漳州出发,途经南靖县,便可看到路旁有许多土楼,特别是那些名气较大的,还设置了接待中心,也都在路口标明方向。到了永定县大溪乡,汽车拐向一条往南的村道。村道为水泥路,宽约三米,只能通过一辆汽车,遇到前方有车来,都要先找个较宽的地方停下,两车才能对开过去。大溪乡海拔高度400来米,到黄龙村约6公里,海拔高度已升至840米。经过二个多小时行程,夜幕降临时分,似雨似雾中,我来到了黄龙村。

错落有致的艺术品。

郑利彬 楹联_彬利莱服饰_彬利木地板

(二)雾中黄龙坪

黄龙村也称黄龙坪,位于永定县大溪乡以南约6公里的山区,海拔高度约840米,常年云雾缭绕,气候湿润,气温偏低。村里的房屋从西向东沿山北坡修建,一条小溪从村落下自东南向西北流过,水资源较丰富。在村子下建有一座小水电站。因山势较陡,可谓地无三尺平,村里的房屋基本都建在约40度的山坡。建土楼时一般要在下面围上一段石头地基,把上面的山坡削下填入,形成一块平地,然后才建房。因可建的地方少,近期甚至于个别人家把房子建在几乎陡直的地方,打下水泥柱,一层层往上盖,第二层与路面持平,令人叹为观止。

看右边从下面立起的柱子,上面盖着的猪圈,就可想像这里要找块平地有多难。

在史上,黄龙坪因山高路远,交通闭塞,村民就地取材,以土夯墙,建筑了令世界惊叹的土楼。大的土楼底层墙厚达150厘米,遂屋减厚,但到达四层楼时仍有120厘米。一座土楼有数十间甚至上百间房,可住许多人。底下二层不开窗,以防外敌攻击。一座土楼只有一个大门,青石门框,厚厚的木门,门上有一缝隙,在遇外敌火攻时,可从楼上向门板浇水灭火。在冷兵器时代,土楼成了独立的防御工事,坚不可摧。已有二百多年历史的华国楼,在七八十年前的红军时期,曾有一次因一名游击队员被国民党军队追捕,逃入该楼。国民党军为攻入楼,在门前放火,楼内守卫从缝隙往下注水将火浇灭,最终土楼安然无恙,游击队员逃过一劫,国民党军队无功而返。但在当时的烈焰中,青石门框被烧热,在水浇时因热胀冷缩而表面碎裂,门板上的火烧痕迹仍然醒目。

左下角是村里的小水电站。

郑利彬 楹联_彬利木地板_彬利莱服饰

在过去的日子里,为保家园,黄龙坪曾是习武成风,远近闻名。村里曾有的舞狮队,功夫不一般,不可小觑。提及当年勇,村民的脸上依然显露出一种自豪。但近几十年,因时代变化,村民武功荒废,日渐式微,舞狮队也解散了。特别是近年来,年轻一代外出谋生闯荡江湖,后继无人,习武的人已基本消失。

雾中的半月楼。正面墙壁都抹上了白灰,显得干净利落。

彬利木地板_彬利莱服饰_郑利彬 楹联

但在这里,如今仍有一些人对曾经的彪悍念念不忘。最近重新组建起来的舞狮队与锣鼓队,虽然工夫大不如前,但在十五的元宵夜,绕着村里一路前行,也给村民带来了久违的欢乐。

浓浓的雾里,亦虚亦幻。

彬利木地板_彬利莱服饰_郑利彬 楹联

黄龙村全村只有一户人家姓黄,是最早的居民,现只有十余口人,余均为翁姓。遵“翁黄是兄弟”的祖训,两姓一直和睦相处,亲如一家。

雾如烟,轻轻地从门前飘过。

云雾缭绕中的小山村。

郑利彬 楹联_彬利莱服饰_彬利木地板

对于黄龙坪早期先民为何在选址上,不选在山阳面也就是小溪的对岸,是一个令人困惑的迷。因为按一般建筑与生态关系,阳面阳光充足,对人体有好处。对此,村民解释说,据说当时建造时,按风水学,山阳面不好,山阴面却是处于龙脉上。得益于好风水,所以黄龙坪代代出官,到现在,该村在外当官的人仍不少。

华国楼门柱横梁上裂开的缺口,门板上的火烧痕迹。

彬利莱服饰_彬利木地板_郑利彬 楹联

对于风水学说,我不好妄加评论。但是,拨开迷雾,对于一个贫穷落后的山村,要想出人头地,要想不被人欺负,只能靠自己,只有自身够强大,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也许,正是靠着这种精神,一代代的黄坪人用自己的坚韧,用自己的才干,一路走来。

重新组建不久舞狮队,让山村充满欢乐。

彬利莱服饰_郑利彬 楹联_彬利木地板

村里的锣鼓队。

(三)好客的客家人

十五的早晨,我被一阵阵的鞭炮声催醒。走到门外,只见整个山村笼罩在一片晨雾里,数十米外就见不到房屋,只听得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一问才知,今天是开大张的日子,家家放鞭炮,以祈一年平安顺利。

鞭炮声中祈盼一年平安顺利。

郑利彬 楹联_彬利莱服饰_彬利木地板

因为昨天到黄龙村时已是晚上,这黄坪村是什么模样,对我充满悬念。沿着村里的小路,我边走边看。村里的一些小路铺上水泥,但却只有窄窄的二米多宽,更多的只有一米多宽,并且弯弯曲曲,不是上坡就是下坡,只有房前屋后的一小段才会呈水平位。而更多的是石台阶,大多用的是未加工的石块,也是顺坡而垒,很难找到一处相邻的房屋不是由台阶连接的。

土楼人家的好客,令人难以忘怀。

郑利彬 楹联_彬利莱服饰_彬利木地板

阳光终于出现,雾气也悄悄散开,刚才不见踪影的村子渐渐显露出来。看着这一座座土楼,我手里的数码照相拍个不停。但好景不长,短短十几分钟,浓雾再次袭来,整个山村又隠入雾海之中,我的相机也几乎无用武之地。此行拍照是我原来的计划,拍不了清晰的照片,那就来个雾中取景,朦朦胧胧中,另有一番意境。

这样的小路在村里还不算陡,不算弯。

彬利木地板_郑利彬 楹联_彬利莱服饰

我走走停停,一边看一边拍照。也许是这山村少有外地人来,见我拍照,村民们都是露出善意的笑脸,开口第一句就是“进来吃茶”。一个陌生人,身在异乡,听到这一声“进来吃茶”,那种热情,令我不由感到亲切。另外,我也想看下土楼里究竟是什么样,更想通过接触来了解这里的风土人情,也就毫不客气地走进农家。

村里到处都是这样的石台阶,弯弯曲曲顺山而垒。

土楼的大小不一,式样也不同,但有一个是基本相似的,那就是进门后是院子,院子后的正中有一个敞开的大间,算是主厅,有的是专门供奉神灵,也有的是兼做会客的地方。一般小的土楼有二层,更多的是三到四层。墙有厚薄,但一般也都在50厘米左右。据主人讲,土楼冬暖夏凉,而且不怕潮,最适合人居住。山区多雾,一般的砖墙吸不了湿气彬利木地板,雾气凝成水,墙面老是潮,甚至会流下水。而土墙吸水性好,墙永远是干的。

每天走在这样的石台阶,就是一种煅炼身体的运动。

彬利莱服饰_郑利彬 楹联_彬利木地板

这里的大山上有无数的泉水,终年不息。村民便把水管接到石缝中的泉眼,引入家中。看着这清沏的水,看着那水池上的水龙头不关,任其自流,令生活在城里的我羡慕不已。而且这里的地表水丰富,在成裕楼里,井里的水与地面也就只有几寸的距离,可以直接用勺子勺起。

一进门,好客的主人立马递过香烟,请我入座,然后即用电水壶烧开水泡茶。由于水质好,泡出来的茶特别有味。用不着寒喧,用不着客套,一泡茶没喝完,我们已俨然成了旧友。

成裕楼里水井,井水触手可及。

彬利莱服饰_彬利木地板_郑利彬 楹联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在外打工或做生意的村民,把城里的一些生活方式也搬入山里。我看了数家,里面的家用电器比比皆是。电磁炉、电高压锅、电热水器,替代了以前大锅大灶,那些费木材又费力的大锅大灶,只有在节日里才会派上用场。而各种各样的电器,彩电、冰箱及消毒柜等,也早已成了寻常物。摩托车取代了自行车,小轿车成了一些较富有的人家的代步工具。值得一提的是这里村民的摩托车驾驶技术,在如此弯曲陡峭的山区小路上,竟然也开得风驰电挚,令人惊出一把汗。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听到了不知多少的“进来吃茶”,先后走访了十来户人家,客家人纯朴的民风与待客情意,令我感动,也留下深深记忆。

无须关闭的水龙头,令城里人羡慕不已。

彬利莱服饰_郑利彬 楹联_彬利木地板

(四)走出老土楼的人家

走在黄龙村的路上,除了那一座座历尽沧桑的老土楼,还有许多小土楼,也还有些用钢筋水泥新建的楼房及正在建的新楼。从外观上看,小土楼应该是建造时间不久;到里面看,便可发现结构与老土楼有着不小的差别,房间相对于老土楼要大。由于现在的土楼无须防御外敌,有些人家底层也就开了窗,采光也较好。

黄龙村村委会。

彬利木地板_彬利莱服饰_郑利彬 楹联

土楼后面,一座新楼拔地而起。

彬利木地板_郑利彬 楹联_彬利莱服饰

在过去的年代,老土楼里的人聚族而居,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小社会。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早期建造时算是合理的结构,显然已不能满足现在生活的需要,加上人多,必然会造成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在老土楼主要的防御功能失去作用时,人们更多的是追求舒适的生活,所以,一些经济上改善了的人家,便开始走出老土楼,自己另盖独立的小土楼,以享受新生活。随着经济能力的提高,又有一些人家建起钢筋水泥的楼房,里面功能齐全,有的还用上了冲水便池,与城市里的楼房别无二致,而且更宽敞。

这样的小楼,对很多人来说还是梦想。

彬利木地板_郑利彬 楹联_彬利莱服饰

翁传春在九年前用九万元建了一座钢筋水泥的楼房。因为房屋所建的地方正处于村道下方,实在太陡了,便在底下打下柱子,遂层盖上来。房子有三层,底层是猪圈及放杂物的,到第二层正好与路面持平,开了家食杂店,夫妻俩与小儿子及媳妇在经营。虽然说村里有十来间食杂店,但他店在路边,对面就是黄龙小学,加上人缘关系好,生意较其它店好点。由于村里外出的人占绝大多数,平时留在村里的也就四百多人,前几年小学停办,所以现在收入也有限。

翁传春家。盖这样的房子,除了技术,还要勇气。

彬利木地板_彬利莱服饰_郑利彬 楹联

翁传春开的食杂店。

郑利彬 楹联_彬利木地板_彬利莱服饰

另外,从经济上算,现在建一座小土楼,所需要的钱也比建钢筋水泥楼省不了多少。二十多年前,建土楼请工匠,一天一个工也就二三元钱,现在没有上百元是请不到的了。而且,由于土地资源有限,而土墙厚度最少要50厘米,是砖墙的数倍,在同一块地上建房,有效使用面积减少。加上土楼外形显得土气,与钢筋水泥所建造的楼房有着根本的区别。所以,现在已没有人想建土楼。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土楼正走向没落,并遂渐被取代,终将成为历史。

正在盖的钢筋水泥房子,让土楼失色。

郑利彬 楹联_彬利莱服饰_彬利木地板

(五)土楼的叹息

在黄龙村,一些老土楼由于年久失修,已经破败不堪,显得苍老。华国楼是该村最大最精美考究的四方形土楼,里面雕龙刻凤,但在“文革”期间,被当成“封资修”而在“破四旧”时被损毁。在华国楼里,104个房间里现只住四五户人家。那些没人住的房间,由于无人管理,灰尘厚积,里面存放着一些用不上的东西,杂乱无章。栏杆缺损,椽木在雨水的侵蚀下,已经部分腐烂,摇摇欲坠,屋顶瓦片破损掉落,楼面的木地板有很多已经破损,形成一个个大的缝隙。

华国楼外景。是全村最大最精美考究的土楼。

彬利莱服饰_郑利彬 楹联_彬利木地板

华国楼四层共有104间房间。

彬利莱服饰_郑利彬 楹联_彬利木地板

华国楼上的走廊。

郑利彬 楹联_彬利莱服饰_彬利木地板

住在华国楼里的翁海良今年三十多岁,虽然家在这里,但长年在漳州打工,一年也就回来几趟。面对这日渐衰老的土楼,虽然心中不忍,但也显得无奈。毕竟,一座有着二百多年历史的家,眼看着一天天地走向尽头却无法阻止,那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痛,是难以用几句话说得清的。他的父亲今年61岁,身体依然很好,也在外地当建筑模板工。因模板工劳动强度大,技术要求高,每天工资180元,包吃住,只有夏天才回来照看柿子树。

华国楼里残存的木雕刻。

郑利彬 楹联_彬利木地板_彬利莱服饰

华国楼三楼的窗与墙。

彬利莱服饰_彬利木地板_郑利彬 楹联

华国楼四楼的栏杆缺了个口,用破椅子挡着。挑椽腐烂,瓦片掉落严重。

彬利莱服饰_郑利彬 楹联_彬利木地板

按现在的物价,要想维修这座老土楼,没有上百万元是不用想修复的。但是,这对于住在里面的几户人家来说,是无力支撑的。相对来说,现在住在老土楼里的人家,经济条件较差。另外,假设有一天经济上过得去了,把这些资金投在老土楼,而后仍住在里面,是不现实的。毕竟,有这钱另盖一幢新楼,居住条件将会更好。况且,这一座土楼里有各宗亲们的份额,不可能由一户人家承担维修费用。而早已搬出的人家,对老土楼已不屑一顾,更不可能拿出钱。所以,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老土楼在风雨中渐行渐远。

华国楼里早期碾米用的工具,俗称“土砻”。

彬利莱服饰_郑利彬 楹联_彬利木地板

华国楼里的人家。

彬利木地板_郑利彬 楹联_彬利莱服饰

海良(左)与凌远(右)站在华国楼门前,抚今思昔,感慨万千。

彬利木地板_彬利莱服饰_郑利彬 楹联

在中兴楼,若大的数十间房间,归二户人家所有,其中一户已搬离,现在只剩一户人家居住。而且,这户人家在外地拥有住房,平常难得回来一趟。只有两个老人眷恋故土,时不时回来看下,住个数天,又到城里。

中兴楼前景。

郑利彬 楹联_彬利木地板_彬利莱服饰

中兴楼内景。

彬利莱服饰_彬利木地板_郑利彬 楹联

住在中兴楼里的老人。

彬利木地板_彬利莱服饰_郑利彬 楹联

村里最大的圆土楼日升楼,已经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但如今墙体开裂,门柱倾斜,已成危楼,人去楼空。走进楼内,杂草丛生,椽木腐烂,瓦片掉落严重,满目疮痍,惨不忍睹。

另有一些不知是何时建造的土楼,已经完全倒塌,只留下一堵堵土墙,寂寞地立在风雨中。

回升楼。

彬利莱服饰_彬利木地板_郑利彬 楹联

回升楼内景。从这个角度看,似乎还不错。

彬利莱服饰_彬利木地板_郑利彬 楹联

回升楼内院。椽木破损严重,瓦片掉落,衰草凄凄。

郑利彬 楹联_彬利木地板_彬利莱服饰

回升楼内景。老古董如此的破落,令人伤感。

彬利木地板_郑利彬 楹联_彬利莱服饰

(六)土地的困惑

黄龙村地处山区,现户籍在村里的约1470人,人均耕地二亩,另有大片的山地。因为山高水冷,水稻只能种一季。在改革开放前,10个工分只值约4角钱,是县里的贫困村。上世纪80年代土地承包后,虽然村民收入有所增加,但仍因产量低,并没有实质上致富。当时村里的山地并没有分到个人,而是谁种归谁,一些村民便在山上种上柿子,数年后成为个人的一项收入。该村的柿子甜份高,有的品种直接采收就可食用。在年景较好时,一户人家的柿子多的可收入六七万元,少的几千元,没有种的也就没有这项收入。但柿子的收入很大成分是靠天,2010年春因严重霜冻,已结有果实的柿子被冻坏,造成绝收,使得一些以柿子为主要收入的人不得不也外出打工。

群山环抱中的小山村。李花正在开放。

彬利木地板_彬利莱服饰_郑利彬 楹联

村里还种有李子树,数量没有柿子多。此行正好赶上开花的时候,山岥上白茫茫的一片。

房前屋后及山坡上,还种有香蕉,但遭霜冻,全部枯萎了,只能等开春后重新长出新芽。

村子的周围都是层层的梯田。

郑利彬 楹联_彬利木地板_彬利莱服饰

种水稻一般亩产六七百斤,但因现在村里的年轻一代大都外出,留在家里的老人在插秧、收割农忙时节,无法及时耕作,只能雇请人来帮工。但一天一人要付约80元的工钱,还要管吃饭;如果中期也雇请帮工,约每亩支出200元。这样下来,所剩无几。所以,种水稻一般只是够本,以自己够吃就是。

山坡上的李树开花了。

彬利莱服饰_郑利彬 楹联_彬利木地板

以前村里曾种过烟叶,后来因经济效益差,村民也就不种了。前不久烟草公司为了让村民种烟叶,出资修了通往烟叶种植区的水泥路,以此鼓励种植。但种烟叶仍然赚不了多少。以一亩地种1000株,每株一元钱计,扣除成本,所剩也不多。

由于种植品种较少,土地的使用价值低,加上留在村里的基本都是老人,无力管理,以至于一些较远的耕地无人种作,任其荒芜。

房前屋后,到处都是柿子树,还没发芽。

如何利用当地的特殊地理条件,使土地得到最好的效益,成了一些有心人的梦想。前段时间有人试图利用这里的气候条件种植反季节蔬菜,但响应的人不多,最后不了了之。

黄龙村的山上有野生茶,品质好,但这里的村民没有加工技术,任其自生自灭。翁彬春在考察后,到华安县联系茶叶种植户,想根据这里的条件,发展野生茶种植。这次回去,他联系了几户人家,正做准备。但是,种植野生茶毕竟是一种新的尝试,结果如何,还有许多关卡要过。能否形成规模,能否成功,还有很多事要做,很长的路要走。

右边的香蕉在霜冻后全都枯萎了。

彬利木地板_郑利彬 楹联_彬利莱服饰

(七)教育与文化

走进绳武楼,一眼就看到有一处房间的门面刷上了油漆,显得格外醒目。看来,这是一户会过日子的人家。在主人的“进来吃茶”声中,我拍完了照片,随着主人走进房间。

房间不大,与一般的老土楼相差无几,也就八平方米左右,但一面墙上的奖状让我眼前一亮。主人告诉我,这是他小女儿的,现正在大溪乡的小学读六年级。她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年年都有得奖。

已经停办了的黄龙小学。

郑利彬 楹联_彬利莱服饰_彬利木地板

来黄龙村前,我就知道这里的小学在几年前停办了,村里的孩子都转到乡里的小学。虽然到乡里上学路途远,而且学生住宿、吃饭会增加一些经济上的负担,但教学质量会有提高,村里也在周未用汽车接送,所以说对孩子也不会有太大的困难。

绳武楼外景。

彬利莱服饰_彬利木地板_郑利彬 楹联

这里的村民由于经常外出,在与外界的交流中,普通话都讲得比较好。特别是小孩子,因为在学校里都讲普通话,回到家里里,家长也有意识与孩子讲普通话,以至于许多孩子不会讲当地的客家话。我接触的几个小孩子,普通话讲得相当流利。

绳武楼内景。右边是三层,左边依山而建,没有把山坡削平,下一层没盖,只有上面二层。

彬利木地板_郑利彬 楹联_彬利莱服饰

我细看墙上的奖状,都是小女儿的,便问他还有几个子女。主人告诉我,他有二个女儿。这时我才发现墙上还挂着一个“计划生育小组”的牌子。看来,主人是个“二女户”。

贴满墙壁的奖状,让当父亲的无比骄傲。

彬利木地板_彬利莱服饰_郑利彬 楹联

在农村,一直以来,传宗接代的思想根深蒂固,家有男孩是防老的保障,因为女孩子长大要嫁出。而且,在农活以男人为主要劳力的年代,没有个男孩对农民来说,是一个难以接受的事。但随着时代发展,从土里刨食已成过去,年轻一代早已不屑一顾,走出大山进城成了人们的首选。因此,家里没有男孩,虽说有点让人感到不如意,但也就不再像以前那么重要了。

绳武楼里的大学生。

彬利莱服饰_郑利彬 楹联_彬利木地板

主人还告诉我,他大女儿的奖状也很多,上了大学后才取下,现正在龙岩学院上大学,是大二学生,过几天就要返校。这时我才想起刚进来时那个正在水池旁边忙碌的女孩,原来是个大学生。我问现在村里有多少大学生,主人说,大学扩招后,这里的大学生很多。之前我也问过另一村民,他儿子大学毕业后,现在乡里的中学当教师。

翁传春家里四个活泼可爱的小孩,都讲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

郑利彬 楹联_彬利木地板_彬利莱服饰

摆出各种姿势让我拍照的小女孩。

彬利木地板_彬利莱服饰_郑利彬 楹联

由于地处山区,这里的文化娱乐几乎空白。只有一些食杂店里,摆放几桌麻将桌,供村民玩。这次元宵节,一些村民自已出钱,请了乡里的木偶剧来,轮流在各处演出,以增加节日气氛。我去的当晚,还在翁传春家时,便听到上面有锣鼓声。原来是木偶还没开演,正在闹场,以告知村民。走上去后,才知道这是翁彬春的祖家成裕楼,是他这翁氏第六房一支分脉所有,里面也有他份额的数间房子。这木偶剧就是他们这分脉花三千多元请来的,连演四天。

舞狮队所到之处,锣鼓喧天,鞭炮不停。

郑利彬 楹联_彬利木地板_彬利莱服饰

村民到翁氏宗祠祭祖。

郑利彬 楹联_彬利木地板_彬利莱服饰

家家户户挑着灯笼绕村游行,连绵数百米。

彬利木地板_郑利彬 楹联_彬利莱服饰

元宵节的晚上,浓雾中,村民自己组织的舞狮队与锣鼓队闪亮登场。每到一处,各家各户拿着红灯笼加入队伍,越接越长。绕村一圈后,来到翁氏祖祠祭祖。虽然天公不作美,时不时有细雨,但村民们的热情依然高涨。

宗亲会负责人主持抽奖。

郑利彬 楹联_彬利木地板_彬利莱服饰

第一个获奖得主,抽得万年历的村民笑遂颜开。

郑利彬 楹联_彬利木地板_彬利莱服饰

抽得第一件风衣的得主满脸喜悦。

彬利莱服饰_郑利彬 楹联_彬利木地板

虽然抽到的只是一条毛巾,但一年的开始有个好彩头。

彬利莱服饰_郑利彬 楹联_彬利木地板

祭祖仪式后,村民们聚集在黄龙小学的操场,举行抽奖。此时雾更浓,气温也更低了,从口里呼出的都变成白汽,加上烟雾,数米外就见不到人影,但村民的热情与喜悦更高涨。按每户一张奖劵,多出喜钱的户加一张。奖品有彬春带来的10件风衣及他加买的一些生活物品。看着那些抽到奖品的村民脸上的笑容,彬春的脸上也满是喜悦。

抽奖结束后,舞狮队与锣鼓队又为在这次祭祖活动中加出喜钱200元的家庭送去一个灯笼。

成裕楼。

郑利彬 楹联_彬利木地板_彬利莱服饰

成裕楼内正忙着准备祭祖的食品。

彬利木地板_郑利彬 楹联_彬利莱服饰

第一次回祖籍的凌远(中)与阿仁(右)祭拜祖先。

彬利莱服饰_彬利木地板_郑利彬 楹联

成裕楼里祭祖的供品摆满桌。

彬利木地板_郑利彬 楹联_彬利莱服饰

成裕楼里正上演木偶剧。

彬利莱服饰_郑利彬 楹联_彬利木地板

成裕楼里,舞狮队为多出喜钱的人家送来灯笼。

彬利木地板_郑利彬 楹联_彬利莱服饰

(八)欲飞的黄龙

2月18日,农历正月十六,雾依然是那么地浓,间或有细雨飘下。下午,彬春带着侄儿为祖坟祭扫。清除去坟上的杂草,上香烧纸,鞭炮声中,代代传承的翁氏家族,正走向未来。

黄龙村进村口的牌坊。

郑利彬 楹联_彬利木地板_彬利莱服饰

奇石步云梯。

彬利木地板_彬利莱服饰_郑利彬 楹联

翁氏宗祠。

郑利彬 楹联_彬利木地板_彬利莱服饰

蒙蒙雾雨中,汽车慢慢开出了村,又在村界前的一个亭子边停下。彬春与三个侄儿下车到路下方的一座庙里上香拜祭,算是辞行。鞭炮声又一次在山谷中响起。

汽车再次开动,缓缓地向下滑行。回首望去,黄龙村隐在茫茫的雾雨中,不见踪影。

云雾中,黄龙村跃跃欲飞

彬利莱服饰_彬利木地板_郑利彬 楹联

虽然山高水冷,但门前已有绿意。

彬利木地板_彬利莱服饰_郑利彬 楹联

此次黄龙村之行,时间不多,了解也有限,但多少也看到一些问题。

黄龙村的老土楼因年代较久,破损严重,任其下去,终有一天会消失。对于这些宝贵的遗产,如何加于修缮,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但因为这要大笔的资金,以村民之力,显然做不到。

黄龙村虽然老土楼较多,但因交通不便,使得外界难于进入。如果要想开发旅游,路是关键,但以一个千多人的小山村,要想把进村的路改造成双车道,显然是无能为力。

土楼承载着历史,也承载着希望。

郑利彬 楹联_彬利木地板_彬利莱服饰

卫星天线把土楼与世界拉近了。

彬利木地板_彬利莱服饰_郑利彬 楹联

所以,要想使这些问题得到解决,需要政府部分在规划上给予重视,使之留给后人。

黄龙村虽然土地资源有限,但也有其特点。如果能种植适应高山气候条件的农作物,形成规模化生产,前景依然看好。

黄龙村村民中的青壮年现在基本上外出赚钱,这就使得很多需要劳力的活没人干。如何留住村民,需要有一个长远的规划。在形成规模化生产后,可进行初级加工,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当收入增加后,便会留住人员。并且,随着产品的增量,也会吸引外来资金,同时带来先进的技术,也会吸引外地人员来此工作。

大红的春联让生活充满希望。

郑利彬 楹联_彬利木地板_彬利莱服饰

层层梯田正等待着春天的到来。

郑利彬 楹联_彬利莱服饰_彬利木地板

黄龙村地处山区,相对温度较平地低,夏天睡觉也得盖棉被,是很好的避暑地。村里的田都是梯田,各个季节因种植品种不同,会显现五彩斑澜的颜色,蔚为壮观。村边的步云梯奇石,看似一尊佛像,是县里有名的一处风景。加上村前流过的小溪,溪上的廊桥,一个个小瀑布及溪里的奇石,以及作为主体的土楼,对城市里的人来说,都是一个诱惑。如果能加以开发,发展旅游业,对村民的收入将会是一个质的飞跃。

小溪上的廊桥。小桥流水,意味无穷。

郑利彬 楹联_彬利木地板_彬利莱服饰

总而言之,黄龙村虽然现在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需要做的事很多,需要想的问题也很多。但只要有心,只要有志,黄龙村的梦想将会实现。

再见了,黄龙村。再见了,黄龙坪。

黄龙,一个无比响亮的名字。只是,这条龙隐在这高山中,还不为人所知。但我想,随着时代的脚步,终有一天,这条龙会腾空而起,傲然于世。

村口的小庙,潺潺的流水,烟雨苍茫中宛如仙境。

彬利莱服饰_郑利彬 楹联_彬利木地板

郑德鸿2011-2-21

以上内容由用户投稿,彬迪地板进行整理发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装修材料一站式解决方案商

CopyRight © 2020-2025 彬迪地板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20070241号
技术支持:丰涵科技

扫码关注
获取更多优惠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