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装修前要准备的事情,大家都知道的是肯定是要先验房收房,这里就不展开细说了,本文只针对装修之前应该做好的思想上的准备做一下分享!
大部分人都容易陷入“装修魔咒”:满心欢喜地开工,最后弄得身心俱疲,无奈只能“算了”或者干脆就摆烂了。为什么会这样呢?
一方面是一个心态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将期待值适当放低,不急不躁,理性应对各种状况;另一方面,说到底还是准备不够充足,往往是踩到坑里但却来不及后悔,装修又不比买东西可以七天无理由退货,推倒重来的成本可不低。
所以,业主们收房后先别急着开工,来,先跟随小南一起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 生活习惯需求
首先,房子毕竟是用来自己住的,而且住的时间可能也不短,那么,优先要考虑的当然是能不能满足一家人的生活习惯和需求。
比如说——房屋结构是否需要改造,全屋是否安装地暖,全屋是否安装软水、净水器过滤器,中央空调or风管机or挂机,管线机直饮水是否安装,全屋智能还是局部智能或者常规……这些都是需要根据自身和家人的生活习惯来提前设计的。
再比如说,现在的生活电器已不再是过去的三件套,即冰箱、彩电、洗衣机。就拿厨房来说,垃圾处理器、集成灶、洗碗机、嵌入式烤箱,这些我们是否需要呢?如果你以后还想使用扫地机器人,那是不是也得提前留好扫地机器人的插座位置呢?
总之,多花时间先梳理清楚装修需求,需求越明确,开工才能少踩坑。
“2 确认装修风格
这一步超级重要,不管是自装还是请装修公司确认意向案例或设计方案,做了这一步,能省心省事省钱不少,可以说是装修的一个重大节点,建议大家在这上面花费的时间可以多一点,多想、多看、多比较。那么具体该怎么做呢?来,直接上干货~
第一,对于自己偏向的风格先列一个清单,按优先程度进行排名,与家人商议意向以及备选风格,当然在这阶段可能还要跟家人battle一下,因为在装修的时候除了伴侣,父母甚至七大姑八大姨都会给你“提意见”。
在这一点上,小南的意见是“谁住谁有发言权”,如果房子是父母住,你迟早要搬出去,OK这时候要学会闭嘴,为父母提供理性建议即可;但如果是自己的小家,当然是要选择自己喜欢的风格,长辈的那套“我是为你好”就当耳边风吹吹就完了。
其次,确定了意向风格,先往家居建材市场走一遍,重点寻找与自己匹配风格的家居,或者由设计师带领一同选购参考,先去落地软装效果,达到与你心中的“梦中情屋”一致。
落地效果很重要,不然等硬装结束后,看一样购买一样,最后变成了“四不像出租屋”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3 考虑装修预算
最后需要确认的,也是极为重要的一点就是:钱。
“有多少钱办多少事”,当然不排除有人鼓吹“用10万装出40万的效果”装修需求,大家肯定都想用最少的钱装出自己的理想中的家,但毕竟一分钱一分货,好的家具、建材的保质期相对来说也会比较久一些。
所以可以初步确认你能承受的装修预算大概是多少,这样在后期与装修公司沟通或者自己跑市场的时候也能做到心中有数。
其实装修需求,还是建议大家自己去家居市场走一遭,想要全包或者半包的朋友也可以多对比几家,网上的报价或是别人的参考与你自己的实际情况多少都会有所出入。
跑一遍市场后,回来再仔细算算预计花费多少,是否在自己承受的预算范围内,如果在预算内咱就开干,超预算可能就需要考虑在不影响效果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减项。理解大家在装修的时候容易产生“什么都想要”的心态,但其实多做减法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最后呢,小南想说,在装修的过程中,除了上面的一部分问题,难免还会遇到许多未知的问题和挑战,重要的是好好沟通、明确目标、然后朝着同一个目标努力。毕竟我们买房的初心是为了给一家人更好的生活,不是吗?
以上内容由用户投稿,彬迪地板进行整理发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